新闻早晚报,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新闻资讯门户!|编辑新闻早晚报

网站地图
新闻早晚报

新闻早晚报

热门关键词: 
{dede:global.cfg_webname/}

“早”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蜘蛛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26
摘要: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就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发表重要讲话。他在2018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就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发表重要讲话。他在2018年10月1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对气象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凸显了气象防灾减灾在气象工作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功能和定位,也寄托着党中央对气象工作的殷切期望。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在《求是》撰文,从“早”、“准”、“快”、“广”、“实”等五个方面,就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深刻内涵谈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早”

图为2020年6月3日,气象观测员在四川省宜宾市气象站释放探空气球。该气象站位于当地人造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山山顶,海拔502.8米。在这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气象站里,气象观测员通过全面自动化地面气象观测系统记录气象情况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处理传回分析,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将最新天气预报发送至市民手机,以便当地群众即时安排工作与生活。 人民图片 庄歌尔/摄
“早”是基本前提
尽早,关系到气象灾害能否“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关系到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能否有效发挥。
要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消息树”作用,提高预见性,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目前,我国能提前38分钟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比“十二五”末提高了16分钟;气象预报逐步从传统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延伸拓展。
“准”是根本要求
准确,是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生命力所在。气象预报报得准,气象防灾减灾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支撑,应急处突才能有力有效。
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快气象科技创新、织密气象灾害监测网、强化数值预报技术攻关、健全气象预报预测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近7万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24部天气雷达、6颗风云气象卫星组成的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全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9%;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减小到70公里。
“快”是关键所在
快速,是气象防灾减灾对预警信息发布速率的具体要求。发布快,才可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努力实现第一时间、权威发布。
目前,我国已建成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终端服务矩阵,汇集了16个部门76类预警信息,可在5—8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预警信息发布“高速公路”初见成效。
“广”是现实需要
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大,涉及领域多,应急处置关联性强,社会公众关注度高,需要广泛组织、广泛动员、广泛应对。
要坚持属地为主、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到人;完善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间共建共享和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协同组织、共同防御以有效应对。
目前,我国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突破99%,全国60.6万名气象信息员成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实”是有力保障
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含糊马虎,必须以实的作风、实的举措、实的保障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要完善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总体制度设计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健全工作体系,细化实化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应急响应、联动处置、效益评估等各项工作举措,为护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和作用不断凸显。
详见: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文章来源:求是网
策划:陈亦琳
制作:柴潇凡
原标题:《“早”!“准”!“快”!“广”!“实”!》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蜘蛛侠
{dede:global.cfg_webname/}
{dede:global.cfg_webname/}
新闻早晚报